內埔老街第一站
80年手工板條老店
話說還真香
師傅先再鐵盤上塗上一成花生油,好方便板成形後撕下來......XXXXXXXX(不確定有沒有不可外流的技術,有興趣者自行前往本廚房參觀)
客家庄很有趣的地方,就是去哪都從別人家裡面穿越,戶戶通、門門都可走 一趟旅程下來,都是走在別人家裡面
元興鐵店
第三代主人邱兆華(六十歲)在屏東縣客家事務局、陽濟院老街發展協會等單位輔導下,將原本凋零的老店重修爐灶再出發,目前生意逐漸活絡,每天都有工作可做。 邱兆華說,他十三歲小學畢業後開始與家人學打鐵,沒想到一打就是四十多年,主要是生產刀類包括菜刀、水果刀、鐮刀、番刀及鋤頭等農具,依顧客需要訂製、還替人修理等,五十年代生意好時曾經請二位師傅幫忙,因社會的進步加上工業發達,機器取代大量生產後,該傳統打鐵行業已逐漸式微,因此現在只有他一人獨撐場面,由於年歲增長,自覺體力已不如前,只好添購機器取代傳統手工打鐵,因此輕鬆許多。【記者廖銘瑞、黃俊榜/屏東報導】
客家傳統建築/伙房&特色圍牆.....他們好像都沒有門牌
雖然乍看之下跟一班閩南傳統建築沒什麼不同,但仔細觀察他們的紅磚頭都是較薄的那種
屋瓦的瓦片也是薄的....傳統四合院呈現的是"口"字型不然就是"ㄇ"字型
但客家伙房設計是正廳後面還有廳...
而且在他們的屋瓦上還有玄機呢
"金" "木" "水" "土"五行對阿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.....屋主命格缺什麼,從屋頂就得以發現
老街內還保留著四、五十年代興盛的清河戲院,
在源順酒舖後方有著日據時代的二樓洋房,採後期文藝復興風格建造,約有百年歷史。
但是現再樓房還在.....可是卻是洗車廠
東望樓~有錢人家的宅
屋簷特色是燕尾........看看他的窗花是有典故的喔////節節高升阿、平平安安....
地理位置西邊.....因為他要 "望東"
青花巷
看就知道啦!!! 必走必拍
除了青花巷,其實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他們振新中帶給遊客的注視的東西
大大小小的壁畫.....畫的都是雲朵和花、蝴蝶等等
老街造景的燈飾....跟著他走不會迷路啦
發展協會內的舊照片
來到古色古香的內埔老街,內埔老街是屏東客家鄉第一條打造的老街。老街裡有東望樓、開基伯公、三山國王廟、元興鐵店、源順酒舖、文才居、劉家文魁等老式建築,每個建築別具風格,充滿著客家氣息。
不用懷疑就是新光路上那家...位在7-11斜對面
讓老師破費請全班吃龜板.....好吃!!好吃!!
有賣龜板、寒天、客家粽、發糕...等等,在我們去的時候已經過了他們製作的時間了...所以只看到還在機器裡絞動的寒天
『豆腐家』花生豆腐和豆花大家不陌生吧,位在內埔和興路上
屏東內埔「豆腐家」手工生產的古早豆花和花生豆腐已三代傳承60年,那紫色的花生豆腐又Q又紮實,原來是使用再來米製作,由於手工繁複,量不多,每天都早早賣完,很多人拜訪多次才得以品嘗到那令人回味的古早味。老闆鍾建弘解釋,花生豆腐淡雅且奇妙的紫色是因花生膜含有豐富的植物性鐵質,遇高溫就變紫色。
「花生豆腐可涼拌,可熱食,而且產品不含色素、糖精、香料、防腐劑,冷藏4天內要吃完。」
鍾家的古早豆花也一定要品嘗,綠豆泥、糖薑水都是手工製成,樸實的內埔人,全然的負責任,古早豆花真是料好實在,記得啊!那個古碗也有80歲了,吃在嘴裡,捧在手裡,體會了所謂真正的「古早味」。 截/中國時報 2008.06.07
『豆腐家』花生豆腐
客家信仰 三山國王
依據「霖田都三山國王顯靈史蹟」之記載:三山國王,原來是有三個山的山神,因為顯靈,有過了庇民獲國的功績,而被朝廷封為護國公王的。這三座山,一名為「巾山」,一名為「明山」,一名為「獨山」。
在門口左右兩側分別有字爐及金爐,惜字是客家人的精神歷經三百年後,已不復古風,收字紙的老人早已不在,而現代化的家中,也不再存放字紙簍,但是惜字之風及其精神卻永遠長存。
六堆客家文化園區
http://www.ihakka.net/2008ludue/
至今雖未整建完成,但大片的草原還有清水公園是適合全家大小去旅遊休憩的好去處
伙房迷宮~~~~真的很謎.........但家長們千萬不要讓小孩子單獨進去,家長陪同既可保護孩子安全、又可增進親子關係.....